情感树洞|灵活开放,有多元化的认知与策略,

摘 要

  壹粉“绿芫荽”问: 您好,我是一名应届女毕业生,最近面试了一家公司,公司规模和待遇都算不错,总部在上海。面试时我的表现比组里其他人都要好。但是在单独面试时,三位考官

壹粉“绿芫荽”问:

您好,我是一名应届女毕业生,最近面试了一家公司,公司规模和待遇都算不错,总部在上海。面试时我的表现比组里其他人都要好。但是在单独面试时,三位考官中有一位女考官感觉是在有意打压我,会问一些相对隐私的话题。我不确定她是不是我以后的直属上司,但我已经决定要放弃这个OFFER了。男朋友认为是我任性不成熟,我承认如果不是因为这位面试官,我会很开心地接受这份工作。但现在担心面试人员与单位的企业文化不是很适合我,我是太有个性了,还是不知道妥协?

壹点心理专家团专家蒋硕(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,赛林纳心理咨询中心创办人):

从壹粉“绿芫荽”的提问中,感觉到一个年轻、自得、冲动的自我,令人莞尔。就所提供的信息分析,“绿芫荽”既不是“太有个性”,也不是“不知妥协”,而是对事物或局面缺乏基本的逻辑判断,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:

1、 关于性别

关于性别,自己是“女毕业生”,对方是“女面试官”,“有意打压”的唯一可见原因,就是性别。这是一个带有敌意的投射。不知壹粉“绿芫荽”是否有过被同性打压的真实经历?如果有,可以对当时的事件进行分析,为今后类似事件的应对形成参考,但不应该将之泛化或上升为“女的一定会针对女的”的错误规律。如果没有,则可能需要检讨一下,这种同性之间的敌意从何而来,是竞争假想,是过度自恋,还是回避开脱?

在这里我的建议是,如果在职场上不想因性别受到限制,首先不要刻意强化自己的性别,也不要将同性视为天敌。用更具超越性的角度、更公允的态度去思考问题,处境与感受会有所不同。

2、关于“隐私话题”

关于“隐私话题”,职场面试不仅考察应聘者的专业能力、综合素养,也考察思维水平和反应能力,并不是所有问题都有标准答案,甚至,有些答案并不重要,回答过程中释放出的信息才重要。比如这位壹粉提到的“隐私话题”,无论面试官的初衷是什么,都可以成为应聘者展现自我的机会。可以运用的点很多:谈到婚恋情况,可以表达自己对工作与生活的平衡观,也可以表达对企业关爱员工、倡导健康和谐的认同(建立一致性);谈到办公室恋情,可以表达自己的职业操守、也可以询问企业的有关规定(深化交流层次);谈到加班出差安全性,可以半开玩笑地展示自己的机敏能干,也可以将内容引向加班出差的具体情况(转移重点);谈到同性竞争,可以表达自己工作第一的公允信念,更可以表达对包括女面试官在内的优秀同性的学习愿望(感情连接)……这么多可运用的点,哪个不比就此吓跑了强?

在遇到问题时,不要停留于表面,试着去做更深层次的探索,也不要严防死守以致僵化。灵活、开放、有多元化的认知与策略能力,才是职场需要的人才。

3、关于“直属上司”

关于“直属上司”这个细节,可能是问题叙述有限,我找不到你认为女面试官可能成为直属上司的理由。而“因为一个不确定的因素放弃一个不错的职位”确实有些可惜。其实,不妨设想一下,可能性不外两种:第一种,女面试官就是直属上司,那么无论面试表现如何,只要获得入职资格,自己就是她的钦定人选,抓住这一点与之建立关系,

面试中的种种都可以成为职场师生情谊的开端,以及学习请教的素材,这不是极为有利的事吗?第二种,女面试官不是直属上司,但也是有影响力的领导或顾问(考虑到面试官身份,不存在完全没有影响的情况),那么入职之后,与之建立和优化关系的余地就更大了,既可以在工作中自然接近,也可以请自己的直属上司帮助,就算有潜在的不利影响,可能不等显现就消除了。

要明白职场人际关系的核心,是利益的一致性。直属上司也好,其他领导也罢,关注的是利益、是价值。没有人会花时间精力去和一个年轻人计较,只是因为面试过她。把注意力转移到对利益与价值的关注上来,对自我与关系的认知也会成熟起来。

以上,供“绿芫荽”和有相同困扰的年轻人参考。当然,这些建议是基于“面试时我的表现比组里其他人都要好”而提出的。如果这个前提也不够真实的话,可能我们要探讨的就更多了。

qyangluo
留言与评论(共有 0 条评论)
昵称:
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
验证码: